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0-12-10 09:09 |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
发表于 2015-10-25 11:28:10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里,再回过来看看我们前面的那三个选择艺术总监的标准,看出什么问题了吗?首先,画得最好才能当艺术总监吗?——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误区。首先要知道,艺术总监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最大限度的激发和引导整个艺术团队的创作力量”。如果这个总监自己反而成为了团队的“上限”,那又怎么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他团队成员的能力?在这种作坊式、学徒式的组织框架里,技术最好的那一个或几个人成为了标准的特权阶级(最大的创作自由度、最高的薪酬以及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薪资分配乃至任免权利等等)。那么,你怎么可能相信这些人会真心诚意的为团队去挑选、培养、提拔自己将来的竞争对手?!如果所谓的上级与下属其实只在技能的高下上有区别,而这个高下的评判标准通常又是上级来说了算的话,那么不催生学术腐败简直就是奇迹!
当然,这些总监中也会有不少是能够守得住一个艺术家的节操、不被利益所征服的真君子。这些人以身作则,为每一位成员亲自改画,指出他们手法上的每一处错误和不足。一心一意想要提高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的创作水平,但是我还是要说这样不对~~~因为这样他就变成了这一群人的师傅,每一个来自客户的要求都是用他自己比较熟悉的方式来解决的。相应的,他的那些下属也就只能学到师傅的手法。因此当有不曾经历过的新状况出现的时候,这些“高徒”们是没有能力自行解决问题的——当然只要跟着师傅的时间够久,大多数的突发情况也都能知道该如何应付,但是这仍然是一种拷贝现象——君不见经常有只要看画法就知道从哪家公司出来的情况,就是因为创意和手法过于雷同导致的。因此我极不提倡由太过于厉害的画家来担当艺术总监的职务,因为这样不仅会白白浪费他们的才能,而且会令其他成员过分依赖由总监来告诉他们如何解决问题,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造成整个团队的退化僵死。
那么,一位参与过很多项目的中等水平画家是不是就更合适一点儿呢?我的答案依然是NO~~~~因为不管经历过多少个项目,艺术总监与画家负责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艺术总监的职责是搞懂客户(不止是外包客户,当自主研发时老板、策划、营销包括消费群体都是你的客户)的要求标准并且尽可能准确的传达给画家,而画家每天锻炼的是如何实现客户的要求,所以不存在只要到画家当得够久就可以做得了艺术总监这种说法。也许他见过许多总监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所以当他上任时可以利用这些经验把之前公司里的一些模式套用到自己的团队里来,从这一点来说他至少比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家伙要强一些~~~~~但是这只是一种生硬的模仿。好的艺术总监有很多处理手法是适应他所在的整个大环境(如公司的规模、架构、面对用户群)、配合者的个性(老板、总策划等等)以及自己的个性能力及特点等等的,而旁人能学到的只是最后的那个外框。甚至对很多流程连为什么要这么做、起的是什么作用都是一知半解就都照搬过来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在外企做到中层管理阶层的人,被内地的老板挖过来做高管...结果都是只能山寨到那些外企的皮毛,怎么做都不像的原因——因为核心管理技术光靠看是学不来的,一定要做——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外企都不怕让中国员工看到他们高层是如何工作,但是高层的职位打死都不让中国人坐的原因。内地那么多游戏公司模仿日韩游戏公司的管理模式,但是即使做到最好也只能翻版出他们的生产流程和质量监控等等仅限于技术层面的东西,至于创意、沟通、团队意识、企业文化之类的一样都学不来。就是因为某些内地的老板相信这些“见过世面”的人能够帮他建立一支“国际水平”的制作团队~~~~这就像相信“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的人可以做出正宗的红烧肉一样荒谬。谁说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那是不是说把两杯50摄氏度的水倒在一起就变成开水了?艺术总监通常都是由画家出身,但是画家却不是都可以担当艺术总监~~~请好好记住这句话。
这样说来,一个善于沟通的称职画家是不是就是合适的艺术总监人选呢?嗯,已经比较接近了...准确的说,“一个善于沟通的称职画家” 才有希望被培养成未来的艺术总监,而不是就已经可以担当了~~~~~如果他不善于沟通,就无法了解画家以外的人想要的是什么、也无法让别人理解各种技术上的具体问题;而如果他不是一个称职的画家(称职指的是能基本胜任公司常见的各类艺术工作),则无法让画家理解别人的要求,以及理解画家创作时的实际困难~~~~~换句话说,艺术总监在客户面前代表的是整个制作团队,而在面对制作团队时充当客户的角色——因此他必须是确保能够充分理解双方并能起到沟通作用的中间介质。因此,当作为一个画家成长为团队里的熟手的时候,你就应该考虑选择今后究竟是要成为一名资深的艺术家还是一名专业的艺术总监———说几句题外话,目前在很多内地的公司里没有人会选择资深艺术家这条路,因为艺术总监的薪资总是要高得多(而在欧美国家很多首席设计师和画家的收入远高于管理层)。这是因为中国人固有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食于人者治人,食人者治于人”的儒家尊卑观念在作祟(语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说白了就是认为管事的永远大于做事的...照这种说法乔丹应该比教练拿得少才对———之后你需要针对这个选择付出方向完全不同的努力~~~~如果你希望在今后能够成长为AD(艺术总监Art Director的简称)的话,我建议你先成为AA(艺术助理Art Associate)。AA的工作主要就是协助AD负责作品质量监控(Quality assurance简称QA)中的艺术质量监控部分,QA的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检查作品是否符合项目总体艺术风格、是否正确的理解和达到了客户的文字要求、当画家无法理解风格上的要求时帮助画家与客户进行沟通等等~~~~实际上等于就是艺术总监的大部分工作,只是通常AA只负责传达与监控,而AD还会参与到跟其它部门一起对项目整体的风格进行确定、量化以及画家的能力等级评定等更全局性的工作。另外,很多艺术风格与形象的参考资料也经常需要由AA来帮助画家进行搜集和整理工作。这样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很快会熟悉这个行业里最常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以及通常投资人、制作人等考虑事情的角度与关注的重点——说到这里我必须再重申一次:实际上衡量一个设计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市场的规律和消费者的口味,这一点无论外包还是自主研发都是一样的。因此并不存在“自主研发就没有客户”这一说,如果在开发团队中有任何人是由着自己喜好来决定东西的好坏~~~甭管这个人是主美、主策还是项目经理甚至是大老板~~~这都是一个很幼稚的糟糕团队,你很难指望他们有可能合作出一个好的产品来——这时候你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美术工作者,因为你的眼光已经更多的从制作产品本身转移到对整个流程的运作考方面去了。另外在自主研发项目的团队中,由于美术部门还需要经常且频繁的与策划以及程序等技术单位密切合作,但是通常美术人员很难搞懂其他环节尤其是程序环节的很多具体细节。这个时候AD以及AA们还有可能需要充当TA(Technique Art 艺术与技术对接)的角色——学习更多项目开发中其他相关技术环节的细节,然后将这些要求或问题转换成画家能够听懂的和实现的命令。让画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专注在本职工作当中而不是乱画乱撞。这样当你把所有项目环节都摸过一遍之后,你将有一天可以成为一整个项目的艺术总监,甚至更进一步转化成为职业制作人也是很正常的~~~~
那么你可能还是要问,不是看到有很多公司的艺术总监需要每天不停的开会、填表格吗?怎么好像没有提到这些呢?这一点解释起来稍微有点儿困难...因为虽然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艺术总监”这个职位,但是根据每个公司具体的情况其实际工作内容都是不尽相同的。我只能说尽力将各种类型的工作内容都展示出来,但是叫什么名字我就真的是无能为力了。通常需要做很多案头工作的那种不叫“艺术总监”,而是“美术主管”或叫“美术经理”什么的。这种职位就不仅仅是只有AD的内容了,而是包含了我们称之为PM(Project Manager 项目经理)的很多工作。与AD只负责跟踪产品的质量不同的是,PM管理的大多是可以具体量化的内容,例如统计每天的工作进度及完成速度、控制截止时间(也就是所谓的催活儿)、人员与任务的穿插调配甚至迟到早退加班调休等等。一般来说很多小规模的公司会希望他们的美术主管能够身兼AD和PM的能力,但是从前面的文字可以看出AD和PM真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PM在美术的动手能力方面要求会更低,但是逻辑和统筹能力则要求更高)。所以从长期的职业规划来看,两方兼顾对你的成长应该并不是很有利的,搞不好两边都会逊人一筹。要是你觉得自己更适合去从事协调、规划和统筹类的工作,你可以尝试先从美术部门的PA(Project Associate 项目助理)开始做起,慢慢成长为一名合格的PM~~~另外当你与AD合作足够长的时间之后,你也能够学会如何与包括画家在内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去沟通。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尝试成为一位Producer,也就是项目的制作人(前面说过,AD之后也可以选择这样转职只要他们愿意)。简单来说,大致的发展流程就分为:Artist(画家)→Art Associate(艺术助理)→Art Director(艺术总监)→Producer(制作人)或者选择:Artist(画家)或素人→Project Associate(项目助理)→Project Manager (项目经理)→Producer(制作人)。当然这更多只是我在CAH总结出来发展模式,当你面对别的公司和企业的时候一定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我相信就工作性质来说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这篇文章应该不会看了一点儿用都没有的哈哈~~~~ |
|